(资料图片)
街道人大代表带队检查“巴适”小院建设情况。惠民街道供图
白象山上,蝉鸣声声,巴南区惠民街道的“巴适”小院创建工作,正如火如荼展开。街道人大工委聚焦群众问题,发挥代表作用,推进示范点创建提质增效。
惠民街道人大工委立足本职工作,积极作为,组织了5次考察,参与了“巴适”小院的功能和方案设计,旨在打造一个村民议事点,一座乡情大院落和两所群众办事厅。同时,协调3家参建单位,监督资金使用,并严格把控建设过程,以推进“巴适”小院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。召开3次村代会,听取200余名村民意见,形成民众对小院功能10大诉求并对接落实。
“前几天下大雨,小院被淹受损,怎么处理?”“瓦庙子那段路的路面,行车经过容易剐蹭,找谁解决呢?”小院建成后,村民议事点也逐渐热闹起来,代表定时定期到议事亭听取民生意见,记录问题作出回应,并与相关部门衔接,督促落实整改,已解决了21件重大问题,形成了3条民生建议,答复率100%,落地率100%,拓宽了代表的履职途径,激活了乡村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为更好提升小院治理能效,代表提议,要构建微治理体系,院落长、驻村代表、村民和志愿者等多方形成合力,组建出“1+1+N”小院治理队伍,每年评比“最美小院代表”,鼓励创优争先。同时,升级数字化治理,将小院接入街道数字天眼治理系统和人大联络系统,数字赋能“四联共治”模式,参与“联网、联巡、联调、联育”院落治理,打造人大数字治理新平台。(王志炀)